常被誤解的核磁共振檢查真相


核磁共振成像檢查,即人們常說的MRI,因其對人體沒有任何放射性損害,可多方位、多層面成像,以二維、三維方式顯示人體的解剖結構和病變,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。很多人對其了解不深,認為僅僅是個檢查而已,實則沒有那么簡單。

CT、X光無法檢查出來的病因,核磁共振檢查是如何做到的?

傳統的CT檢查,只能一層一層地掃描組織,容易漏掉病變部位,而核磁共振掃描是多方位的,可以得到多個序列、多個成像。核磁掃描的成像比CT成像多出2倍多,患者檢查的信息量越大,越有利于我們準確診斷病因。

據了解,通常CT、X光檢查會帶有一定的放射性,因此患者在檢查時陪同的家屬會被要求離開檢查室。做核磁共振時,醫生也會要求患者把隨身攜帶的金屬物放在室外,是不是表明核磁共振對人體有“核”輻射的危害呢?

核磁共振也叫做磁共振成像術,是人體在強大的磁場作用下,通過計算機記錄下組織器官內氫原子的原子核運動特點,獲得檢查部位圖像的過程,對人體不會產生任何輻射,一些重癥或行動不便的患者家屬也可以在檢查室陪同。如果患者身上攜帶有鑰匙等金屬物,或是檢查室內有金屬物品,一方面磁場會受干擾,導致成像不準確。另一方面,檢查時產生的強大磁場會讓金屬物“飛起來”吸附到設備上,容易對患者造成傷害。

核磁共振的適應癥范圍較廣,尤其是對中樞神經系統問題引起的頭疼、腦炎等頭部病癥,是首選的檢查方法。

不過,有些特殊患者就要謹慎選擇了,心臟裝有起搏器和金屬支架的患者,做核磁共振會導致心臟停跳和支架移位,如果病情需要必須要做的,可以觀察三個月,穩定后可以視情況做檢查;孕期在三個月內的孕婦,要遵醫囑檢查;有幽閉恐懼癥病史的患者,因為檢查時患者處在一個較封閉的空間里,容易產生緊張、狂躁情緒,所以,要視病情謹慎選擇。

做核磁共振需要注意什么

1、裝有心臟起搏器或心臟支架、血管支架、心臟搭橋、神經刺激器的患者不能做MRI。

2、顱內有銀夾、眼球內金屬異物者禁止做該檢查。

3、曾做過動脈病手術(動脈瘤術后)、心臟手術并帶有人工心瓣膜者不能做MRI。

4、裝有胰島素泵的患者不能做。

5、檢查部位有金屬物(體內或顱內有鋼板、鋼釘、鐵釘),要主動向檢查醫師事先說明情況。

6、女性要把帶金屬內衣鉤的胸衣取下,而懷孕婦女慎做MRI。

7、檢查前,要將隨身的金屬物品如硬幣、眼鏡、鋼筆及各種磁卡取出,以免影響檢查。

你有這些疑問嗎?

患者經常會誤認為核磁共振檢查只是“躺在床上照個相”,其實不是這樣。

疑問1:“我在其他醫院已經做過同樣的檢查,為什么還要重檢查?”

答:由于每個醫院的醫學技術水平不等,檢查成像的效果也不同。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,臨床醫生會要求患者重新做檢查,但為了不讓患者花“冤枉錢”,每次接到此類“重復”檢查的患者,醫生會查看患者提供的檢查報告。

疑問2:“做個普通的掃描檢查,為啥讓孩子打鎮靜劑?”

答:掃描儀器在檢查時會持續發出“嗡嗡”的噪聲,聲音很大,小孩子在檢查時容易哭鬧、亂動。為保證檢查能順利進行,我們會讓家長先到兒科給孩子打鎮靜劑,等孩子睡著以后再過來做檢查。

   疑問3:“同樣是檢查,為啥有的結果20分鐘就出來,我的卻要等一兩天?”

答:核磁共振檢查的時間長短是依據患者的病情而定的,病情較輕的患者從開始檢查到得出診斷結果,整個過程2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。病情復雜的患者,需要在平掃基礎上加做增強檢查,這類檢查有時候能產生幾十個序列,每個序列里又包含少則幾十、多則上百個圖像,醫院需要對這些成像一一甄別,找出病變組織,診斷報告因此就會延遲。

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前,一定要注意以上事項。


分享到: